發布時間:2020-08-03 點擊:129
青海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作為文化和旅游資源“大省”與“富省”,做好文旅資源融合,盤活存量、創新增量,構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文旅產業發展體系,探索推進青海特色文化和旅游高質量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是新時代青海推進文化名省、旅游強省建設的重要使命。筆者認為,青海省應抓住“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建設,以及“神奇西北”西北旅游協作區建設、“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旅游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及旅游大環線推進等機遇,加強與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山東等六省市援青合作,為青海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提供新動能、新思路。
一、聚焦“生態文明、民族特色”兩大定位
青海省首先要以全省三大國家公園建設為契機,建立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將生態文明理念貫穿旅游發展的各個環節,創新青藏高原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的“青海經驗”,逐步實現青藏高原生態文化傳承區、全國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目標。其次要突出青海特色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玉樹圍繞“康巴藏族文化”、果洛重點圍繞“格薩爾文化”、黃南圍繞“熱貢文化”、互助圍繞“土族文化”、循化圍繞“撒拉族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未來可重點依托文物古跡、文化遺產、民族藝術、特色村鎮等,充分發揮青海特色民族文化在文旅融合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打造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提升“大美青?!逼放苾群?/strong>
“大美”出自《莊子·知北游》,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道出了美的最高境界?!按竺狼嗪!睆?008年提出至今,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但仍需結合“三江之源、昆侖之巔、絲路之沖、民族之和”等特點,全面提升“大美青?!逼放苾r值和影響力,創新多元疊加的“大美青?!逼放企w系,彰顯“大美青?!钡奈幕瘹赓|與文化自信。
三、探索“昆侖山國家文化公園”試點建設
《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首次提出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爸攸c打造長城、大運河、長征三個主題的國家文化公園”。昆侖山是中華古文明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是隆起在多元文化地帶的中國脊梁,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應以昆侖文化為標志,整合區域自然與文化要素,探索構建“昆侖山國家文化公園”的昆侖文化傳承空間載體,打造青海文旅融合產品的“最強供給”。
四、推進文化資源旅游化開發要結合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文化遺產、文創產品、文旅演藝與影視、民族節慶等資源,加快文旅互動發展。
1.聚焦博物館旅游,推進文創產品研發。推進西寧博物館群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通過“互聯網+文物旅游”,融入VR、AR、全息影像等高科技元素,形成多元展陳方式。加大衍生文創服務的共享和開發,讓文創商店成為博物館“最后一個展廳”,讓游客“將文物帶回家”,讓文物“活”起來、“火”起來。同時推進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名人故居、劇院、圖書館等文化資源及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進行宜游化改造,提升服務水平,創造互動的文旅生活新空間。
2.堅持保護性開發,完善文保單位的旅游功能。推進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沈那遺址公園、柳灣遺址、熱水墓群等古遺址文物保護和旅游發展相結合,建設集修復、整理、保護、研究、展示、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大遺址旅游區體系。依托塔爾寺、瞿曇寺、旦斗寺、隆務寺等文物保護單位,建設藏傳佛教特色文化旅游區。依托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舊址,革命文物保護與紅色旅游相結合,打造中國原子城紅色旅游景區。依托噶爾古城、西??す食沁z址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發展文旅融合村鎮。
3.圍繞文化遺產廊道,打造文旅融合風景道。重點依托絲綢之路、唐蕃古道、茶馬古道三大線性文化遺產,以交通干線為載體,以特色人文景觀、名鎮名村、驛站營地為支撐,全面推動文化遺產風景廊道建設,鼓勵發展自駕游、自助游等。
4.探索文化生態保護區與旅游融合發展模式。依托黃南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區、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三大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民族特色文化資源,結合唐卡、泥塑、堆繡、石雕、藏繡、民族服飾等開展非遺文化游,發揮“非遺活化”典型示范作用。
5.升級“大美青?!盜P,加大文創旅游商品研發力度。立足本土本色,推動唐卡、藏毯、昆侖玉、民間刺繡等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時尚元素相結合,培育一批“青海名匠”,研發一批“青海名創”,打造一批能反映青海特色的“青海名品”。加強文創旅游商品等知識產權保護。
6.講好“青海故事”,加快民族藝術與演藝、影視融合開發。立足于大美青海自然、人文資源優勢,打造“青海大戲”,推出以《天境祁連》《愛情的證悟》等為代表的旅游演藝產品,講好青海故事,補齊青海旅游“娛”字與夜旅游的短板。創作與青海特色、青海風格、青海氣質相關的動漫游戲產品、數字虛擬旅游景區、景點、景觀。重點發展影視、真人秀類旅游節目拍攝制作,推出青海湖、可可西里、噶爾古城、東科寺、日月山等影視拍攝基地文旅產品。
7.做火“青海節日”,形成文旅節慶品牌體系。按照文化節慶面向旅游市場,旅游節慶增加文化內容的思路,辦好青海文化旅游節、絲路花兒藝術節、西北五省區花兒會等節慶。依托土族波波會、花兒會、熱貢藏鄉六月會、那達慕大會、土鄉納頓會、青苗會、玉樹康巴賽馬會、塔爾寺四大法會等青海特有的傳統節日及民間習俗活動,將傳統節日蘊含的文化與當下人們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相結合,形成“一地一品、一地一色”的文旅節慶品牌。